+
超越单点授权,百奥赛图构建全球"技术出海矩阵"
赞 0浏览 229评论 0收藏 0

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融合的今天,中国biotech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国际交易舞台上,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1-5月中国交易总额455亿美元,超过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中国企业的“青苗资产”频频被外资公司收购或授权合作,然而,当一项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的创新资产出让,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反思:中国Biotech是在“被收割”,还是正在“借船出海”?那些被授权的早期管线,到底是高风险的“青苗”,还是被低估的“金矿”?

1752201586117868.jpg

早期管线出海,是风险对价,还是未来让渡?

将临床前或早期项目比作“青苗”,意味着这些项目尚未完全成熟,但具备未来高产的可能性。然而在创新药产业,交易的定价从不基于想象中的潜力,而是围绕项目的数据验证、风险分布和未来投入成本进行博弈。换言之,风险决定价格,而非梦想定估值。

以普米斯生物自主研发的PD-L1/VEGF双抗PM8002(现BNT327)为例,该项目在完成中国早期临床后,于2023年被BioNTech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授权全球权益(不含大中华区),次年又以9.5亿美元完成整体并购,2025年更由BioNTech转授予BMS,达成总额超90亿美元的重磅合作。

这是一年半时间不到10亿美元投资撬动90亿美元价值的资本奇迹,也引发了“青苗是否被贱卖”的老问题。为什么中国Biotech企业频频在“青苗期”就出售资产?背后的深层逻辑究竟如何?

实际上,普米斯的出让是多重因素下的理性选择:一方面,中小Biotech普遍面临融资难、高研发支出的现实,出售早期资产可“以技换血”;另一方面,项目尚未完成临床POC验证,即便产品上市跨区域推进需高投入,相比之下,与跨国药企合作获得的首付款、里程碑及海外分成,更具确定性和吸引力。此外,康方同类产品数据释放在前,为该交易创造窗口期,也降低了双抗研发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随着平台成熟与交易经验积累,中国Biotech的国际认可度正持续上升。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对外BD交易总额突破455亿美元,不少项目实现平台授权+利润分成的深度合作。早期交易虽非“高溢价”,却并非“贱卖”,而是高风险资产在全球体系中的合理流通机制。中国Biotech的出海合作亟需在“早期变现”与“长期价值捕获”之间找到平衡。

阶梯式出海路径:中国Biotech的价值释放方式正在多样化

在众多“卖青苗”的企业中,还存在另一种可能:不仅输出单项产品,更以技术平台为核心,构建持续性的“技术出海矩阵”——从技术平台授权,到单一靶点合作,再到多项目、多靶点战略共建

百奥赛图是中国自研技术平台出海代表之一,其开发的RenMice全人抗体小鼠平台,先后吸引德国默克、强生等多家海外药企达成授权合作,覆盖抗体、ADC、细胞治疗等不同方向。当平台能力、项目沟通效率和知识产权清晰度经受住验证后,合作自然向更具深度的方向演化——多个项目的资产授权。

在与德国默克的合作中,百奥赛图实现了从技术平台使用到多靶点候选分子授权的合作升级,形成“技术+产品”双轮驱动的合作结构。与百济神州的合作亦呈现出相似路径:双方于2022年围绕RenMice平台展开合作,并于2025年进一步拓展至抗体分子的授权,合作深度持续推进。这种模式避免了“一锤子买卖”,通过平台积累信任,再促成资产授权,层层递进,提高了中国Biotech在合作链条中的谈判能力和利润获取空间。

与传统的单一管线授权不同,百奥赛图强调的是“批量全人抗体开发、快速交付”,如其“千鼠万抗”提供了靶点全覆盖+多药物形式开发能力。这种规模化平台输出,有助于中国企业打破单点依赖、提升议价能力。这种“平台出海”模式,逐渐形成技术+产品双轮驱动,为中国biotech提供了跳出只“卖青苗”的可能路径。

这一“阶梯式合作模型”表明:信任的建立是递进的,合作的层级是可升级的,技术平台的价值也需要时间来沉淀和兑现。这也意味着,中国Biotech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而应有计划地将自身技术演化为全球生态中的不可替代组件。

从“青苗供应商”到全球共研者:中国Biotech如何把青苗培育成金矿?

当前,中国Biotech对外交易仍以临床前或早期项目为主,这些被称为“青苗资产”的项目,往往尚未进入大规模临床验证阶段。然而,青苗并不等于低价值,而是具备高成长性的早期技术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将青苗培育成金矿,并通过全球合作实现长期价值的兑现。

在全球创新生态中,早期项目授权不仅是资金与资源的交换,更是中国Biotech参与全球研发体系、建立信任机制的第一步。越来越多企业正在通过前期的技术平台积累、合作经验沉淀,逐步从“一次性交易”迈向“长期共研”。

要实现从“青苗供应商”到“全球共研者”的跃升,中国Biotech需要更主动地构建自身的长期价值释放路径:

首先,打造标准化、可持续输出的技术平台,如抗体筛选、药物递送、AI药物设计、CMC工艺优化等模块化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技术估值,也为持续合作提供基础支撑。

其次,提升全球BD能力和谈判筹码。通过设立海外业务前哨、引进国际化团队、参与主流行业会议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合作方诉求、增强议价能力,同时借助外部顾问优化交易结构与知识产权安排。

第三,延长技术开发路径,设计多阶段、递进式合作机制,例如从早期序列授权出发,逐步过渡到联合研发、共同申报、共享权益的深度合作,避免一次性出让全部价值节点。

最后,持续积累国际影响力,增强技术溢价能力。通过发布高质量研究数据、参与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权威期刊发表成果,不断提升技术平台和企业的全球声誉与专业可信度。

结语:中国Biotech出海,正在迈向“第二阶段”

中国biotech技术平台的出海,正从早期“卖青苗换生存”过渡到“平台出海、价值共建”。这个过程需要更大的视野、更长的耐心与更强的体系力。

未来的关键不在于“卖不卖”,而在于“怎么卖、卖给谁、卖出什么结构”。出海的成功,不只是交易额的数字游戏,更在于是否搭建起链接全球价值网络的“桥梁”。而这,也将决定中国Biotech能否从“青苗供应商”成长为真正的全球创新价值主导者。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7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