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剧行业测品迭代加速,强题材+AI 成吸金新宠
TOP小助手
1小时前
赞 0浏览 363评论 0收藏 0

这段时间,影视行业最火的风口非漫剧莫属。

根据DataEye研究院数据,2025年8月动态漫剧在投数量达到1802部,环比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

狂热背后,也有一些数据让人担忧:TOP100漫剧却贡献了大盘八成以上的播放增量,64%的漫剧累计播放量不足100万——这个数据放在短剧行业,几乎等同于“无效产出”。

01.png

这种“少数通吃、多数陪跑”的分化格局,让人似曾相识。这或许标志着漫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洗牌阶段。

1762397220767256.png

冰火两重天

量增背后的“无效供给”困局

漫剧赛道的“量价背离”已到临界点。DataEye上述报告显示,2025年6-8月,在投漫剧数量持续攀升,3个月内增幅超40%;需求侧看似同步火热,8月单月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行业总播放量突破95亿次。但流量的“马太效应”却愈演愈烈。

02.png

从作品端看,8月1802部在投漫剧中,仅0.4%(8部)播放量破1亿,2.6%(46部)超5000万次,12%(213部)达1000万次;剩下的88%作品,要么卡在“百万播放”门槛下,要么干脆石沉大海。

从账号端看,剧场号的虹吸效应更显著。巨量引擎2025年9月《漫剧行业流量白皮书》指出,近3个月TOP20漫剧剧场号的播放增量占比,从56%飙升至77%——8月全行业近400个剧场号中,头部20家就贡献了19.46亿次播放,几乎垄断四分之三的流量。

这种“一边是头部狂欢,一边是中小玩家无效陪跑的现状,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竞争”的必经阶段,但也倒逼所有参与者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和模式,才能在洗牌中活下来?

1762397220767256.png

沙雕漫失宠

“AI+强题材”成新主流

漫剧的分化,本质是“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的错配。从当前市场趋势看,两个变化最为关键。

首先在内容端,沙雕漫退潮,玄幻逆袭成“流量密码”。

曾占据漫剧半壁江山的“沙雕漫”,正加速失宠。DataEye数据显示,近3个月播放增量TOP100漫剧中,沙雕漫的数量占比从62%降至31%,播放增量占比更从63%断崖式跌至26%;与之相反,逆袭、玄幻仙侠题材的8月播放增量达15.63亿次,是沙雕漫的近3倍。

榜单更迭更直观体现这一趋势:6月TOP30漫剧中,19部是沙雕漫,且TOP3全被沙雕漫包揽;到8月,TOP30中沙雕漫仅剩9部,榜首被玄幻题材《洪荒:代管截教,忽悠出了一堆圣人》夺走,这部作品上线4天播放便破亿。

“观众对‘低幼化搞笑’的容忍度已到极限。”某漫剧业内人士在接受剧风营采访时表示,“现在用户更需要强世界观、强爽感的叙事——比如‘系统流’‘逆袭复仇’,这些题材能填补真人短剧在特效场景上的成本短板,也更符合泛二次元用户的偏好。”

03.png

但中小创作者没能跟上这一转变,多数个人团队仍扎堆制作低成本沙雕漫,单部成本不足1万元,要知道,此前酱油动漫创始人酱油在接受剧风营采访中透露,“一般100集的漫剧成本是10万左右”。可想而知,这样的成本下,作品的特效场景和剧情逻辑毫无竞争力,最终陷入“跟风即扑街”的困境。

在供给侧,漫剧供给已形成清晰的“二元结构”:专业机构以“AI+精品”布局付费市场,个人创作者以“免费沙雕漫”试水,两者几乎无正面竞争,却共同加剧了分化。

数据显示,8月TOP30漫剧中,酱油文化、奇想文化、友和三家机构旗下剧场号分别占据8席、4席、2席,合计包揽近半数席位。这些机构的核心优势在于“AI降本增效”:通过AI技术,100集漫剧成本可控制在10-15万元,仅为真人短剧的1/5;制作周期从传统动画的90天,压缩至10-13天,效率提升超7倍。

反观个人创作者,虽能通过免费模式获取基础流量,但缺乏付费变现能力——64%的低播放量作品,大多出自这一群体。

1762397220767256.png
如何破局

平台也很着急

面对结构性矛盾,头部平台也很着急。毕竟,如果漫剧制作方日子不好过,平台方也没办法跟着享福。所以他们正在资源开放、技术赋能等方面努力,为漫剧行业提供破局路径。

抖音是最早布局漫剧生态的平台之一。其短剧版权中心在2025年9月初发布的《漫剧合作政策一览》中,明确了三大合作模式:番茄IP改编、成品框架合作、头部精品采买,精准匹配不同规模的制作方。

04.jpg

其中,“番茄IP改编”最具突破性。抖音已开放超过6.7万部番茄小说IP资源,全部可供创作者申请改编为漫剧,且鼓励同一IP多团队合作,通过市场化竞争激发内容多样性。对中小创作者而言,绑定成熟IP能大幅降低市场验证成本,避免“原创即踩坑”的风险。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在平台扶持下,抖音漫剧自然流付费规模从2024年上半年的“零突破”,增长至2025年8月的日销千万级,付费用户复购率超40%。

优酷则押注“精品化+原创”。在2025年10月9日举办的动漫战略发布会上,优酷宣布以“原创+AI”驱动漫剧升级,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剧本生成、镜头优化、渲染加速等环节。其推出的玄幻漫剧《云深不知梦》,开播两小时站内热度即破8000,创优酷动漫板块历史飙升最快纪录,印证了“精品内容+技术赋能”的可行性。

05.png

除了平台扶持,AIGC技术已成为漫剧行业的“核心生产力”。据优酷动漫发布会官方透露,AI技术能帮助传统番剧类漫剧降低50%的生产成本;部分头部团队甚至能在22-25天内完成100分钟的内容产出,这个效率在传统动画工业体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1762397220767256.png

中小玩家生存指南

避开红海,精准破局

在洗牌期,中小创作者并非没有机会。结合行业趋势,三条路径值得尝试:避开红海,死磕AI。

对于中小创作者而言,虽然有平台助力,但要想在这场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最终还得靠自己。

首先要避开红海赛道。放弃已饱和的沙雕漫,聚焦女性向甜宠、垂直领域科普等蓝海。当前漫剧用户中男性占比60%-70%,女性市场仍有较大空白。

其次,可以选择与大平台方合作,绑定成熟IP。如与网文平台合作改编存量IP,降低市场验证成本。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改编已有的成熟IP,这一趋势已经在真人微短剧行业上演。

例如,芒果TV将《还珠格格》改编为穿越题材短剧;抖音在此前《庆余年》基础上,衍生短剧《庆余年之少年风流》和《庆余年之帝王业》等。爱奇艺还发布了“百部港片微剧”计划,将《猛龙过江》《纵横四海》《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百余部香港经典电影IP纳入微短剧改编行列。

第三,善于借力AI工具,补齐技术短板。如今,不仅仅是制作端,AIGC技术已深入渗透剧本生成、视觉绘制、动态渲染、配音及后期剪辑等全环节。快手可灵、火山引擎等平台提供的AI生成工具,已能实现“文生图”“一键转绘”,个人创作者只需专注剧情设计即可。

DataEye研究院预测,2025年漫剧市场规模有望达150亿元,未来两年或突破200亿元。但这一增量将主要流向“技术+内容”双优的玩家。对于多数参与者而言,与其在1800部作品中陪跑,不如聚焦细分赛道实现精准破局。

毕竟漫剧的真正竞争,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11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