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CFB许惟抡:餐饮想穿越周期,先死磕这几件事
赞 0浏览 339评论 0收藏 0

编辑:Orient Ye  

来源:Foodaily玲听(ID:foodaily_lingting)

当2016年许惟抡加入CFB集团时,可以说这是个一般人不太敢接手的“烫手山芋”:集团旗下两大国际连锁餐饮品牌——Dairy Queen(下文简称DQ)和棒约翰,进入中国十多年却深陷连年亏损的泥潭,规模停滞不前。

如何让这些“水土不服”的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重获生机,是摆在这位新CEO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而将Z世代定位为旗下餐饮品牌的核心消费群体,是许惟抡这些年力主推行的集团增长战略之一。“我们希望成为最懂Z世代消费者的餐饮连锁品牌。年轻消费者喜欢什么,什么让他觉得‘Feel The Fun’,我们就做什么。”

在许惟抡执掌近十年后,CFB集团也终于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增长模式,并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逆袭。

作为目前全中国最大的连锁冰淇淋品牌DQ,2016年至2024年间旗下运营的门店数量增长了3倍,尤其是过去5年间,更是加速开出了近1000家DQ门店,平均每年新增门店数达到约200家。

除了门店数得到了长足增长外,过去几年DQ在产品创新上也收获颇丰。今年8月初,DQ新推出的“五常大米麻薯暴风雪”,在上市首周即成为外送平台甜点品类(含冰淇淋)中,连锁品牌交易额第一名的单品。

1761275132120639.jp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许惟抡向Foodaily透露,CFB集团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还双双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此外,许惟抡特别提到,DQ的蛋糕业务其实从十年前就开始推进,但直到疫情后才算真正成长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尤其在某些特定节庆假日,蛋糕品类的销售业绩占比甚至超过35%。

未来3年内,CFB集团还计划再新开800家DQ门店,包括约50家汉堡店,100家手工定制蛋糕店,650家冰淇淋店。

近年来,本土新锐餐饮品牌陆续崛起,而海外连锁餐饮品牌在华不断遇冷,在如此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CFB是如何做到持续制造爆款,并实现逆势增长?其背后有哪些代表性的企业战略和运营策略?对于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CFB又是如何看待的?

Q:Foodaily每日食品CEO&iSEE全球奖理事长:王晓玲

A:CFB集团CEO:许惟抡

1. 瞄准Z世代,拥抱一切让年轻人开心的事物

王晓玲:为什么CFB把自己的核心服务人群定位在Z世代?

许惟抡:其实你的核心目标群体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还是跟你本身的品牌定位,跟品类的消费族群有关。今天即使像DQ这样的冰淇淋品牌想去做老年人的市场,也很难去走养生这条路径,因为这是一个西式冰淇淋品牌。而棒约翰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白领上班族和家庭,也不太可能完全转变方向。

王晓玲:但银发人群未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许惟抡:我们都知道老龄化的消费族群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可是要做成适合老龄群体的养生产品,首先要考虑你本身的品类跟品牌定位是否匹配。其次,从我过去的经验看,每个世代的消费组群有他固定的消费习惯。越年轻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越容易被品牌的创新所影响。

像我这个年纪,消费品牌和项目基本已经定型,改变起来还蛮难的,毕竟我有五十年生活习惯跟喜好养成过程。可是年轻的,尤其是Z世代的消费者不一样,他们今天大量地吸收网络讯息,他们更多元化,拥抱变化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像我们这种注重创新的团队,更能够去面对、接触年轻消费者,并迎合他们的喜好。

王晓玲:在您眼中的Z世代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的消费场景都在哪里?

许惟抡:相对前面一个世代来讲,我们观察到现在的Z世代消费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悦己。因为他们大多成长在只有一个小孩的家庭,有六个成人在环绕着他,一起来帮助他成长跟快乐。所以在他们看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快乐远比长久的规划更重要。

因此,要怎么样去迎合他们悦己的需求,对于我们来说就变成了很重要的工作。现在的Z世代,他们有各种不同的圈层文化,有特别喜欢追星的,有ACGN的,有萌宠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哪些适合我们品牌来做,它的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产出效益)会更好,跟我们的品牌绑定的可能性就越大。

打个比方来讲,就像DQ我们就觉得很适合跟萌宠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也只有DQ能够做到免费为带宠物的顾客提供特别的冰淇淋,并且现在全国已有约200家门店在推行这项服务。

图片.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所以你们把这个消费场景打开了?

许惟抡:对,所有有户外场景的门店我们都做了。尤其是最近,在长沙的德思勤、上海的五角场万达,我们都做了很大的户外萌宠的游戏场所,比如专门提供给萌宠的荡秋千,萌宠造型的座椅,专供萌宠带小屋顶的休息区,我们觉得在餐饮界这还是比较跨越的一步。

王晓玲:今天的Z世代还有哪些特征?

许惟抡:譬如现在的Z世代表现自我的方式,可能跟以前不太一样,更多的是通过Social Media。另外像“痛包”文化,不是真的痛苦的痛,而是把他更喜欢的、更彰显他个性的IP周边别在包上,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做了一堆这样的周边。

今年我们最出圈的案例就是与Chiikawa的联名。我们是第一个跟Chiikawa做联名合作的连锁餐饮品牌,其中与日本设计师沟通就花了一年多。由于对方设计师非常坚持原则跟品质,会把我们周边的设计图放大100倍后去看,甚至每条线条都要确认。当然这也带来了很好的结果,今年1月1日开卖,三小时内所有周边全部售罄。

1761275158779735.jp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将这些热门的IP概念融入到DQ本身中,你觉得挑战大吗?

许惟抡:在这个市场上,如果你真的想要赢得Z世代的心,这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技能。而且并不是说只是我们市场部的工作技能,而是全团队合在一起的组织能力。

比如此前我们有一款IP联名上市前夜,有门店的小伙伴在拆产品的周边,被消费者看到后发布到网上,就有很多怀疑的声音出现在社交媒体上,觉得小伙伴拆包后会在闲鱼上偷卖。从那以后,我们规定所有周边必须贴封条、编号,统一在上市当天0点拆箱并上传系统,早一分钟都不行,以确保一致性和保密性。

王晓玲:这说明消费者对于DQ的任何一个变化都非常关注。

许惟抡:应该说消费者对于真正能够影响或吸引他们兴趣的事情特别关注。不敢说对DQ非常关注,但是DQ在努力拥抱,跟所有我们年轻消费者最喜欢的事物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王晓玲:我们观察到的DQ其实它也是一个将IP营销做到极致的品牌,能分享下DQ在拥抱消费者的一些做法吗?

许惟抡:我不会说我们是IP营销做到极致的公司,而是努力成为最懂Z世代消费者的品牌。很明显ACGN目前在年轻消费者的圈层文化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无可厚非有很多的IP,你势必要跟他们来合作联名。我们集团所有团队都在了解哪些是年轻人当下最喜欢的,比如“黑皮帕恰”很受欢迎,我们就做了很多的合作。

我也不会把自我定位成极致拥抱IP的品牌,而是说我们要精准地、快速地捕捉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跟喜爱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合作对你的所有投资、品牌的茁壮成长、跟年轻消费者之间的粘性是不是有正面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为了做IP。

王晓玲: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既拥抱全球化,也越来越喜欢国潮文化。DQ作为一个全球品牌,它会拥抱或者说做什么?

许惟抡:不是拥抱,而这本身就是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年轻消费者喜欢什么,什么让他觉得 Feel The Fun,我们就做什么。这其中就包括深度拥抱国潮文化。举个例子,起码四年前,我们就特别做了十几个不同城市的暴风雪杯,比如成都的熊猫杯和竹子杯。

再比如说我们汉堡上市的第一天,就有上海辣酱油的特色汉堡。现在广州要开的汉堡店,也在开发一个符合当地口味的汉堡。您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新品,完全都是为了我们中国消费者所量身打造的。

在中秋期间,我们就推出了一款柿子口味的暴风雪,寓意取自“柿柿如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款面向中秋的玉兔蛋糕也在同期上市。

图片 (4).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2. 坚持质价比,CFB不参加外卖大战也能高速增长的底气来源

王晓玲:我们看到DQ有一个面对Z世代的9字战略——“趣新品、质价比、FUN体验”。您在对外的一些发声中,其实也一直在强调“质价比”,您为何觉得“质价比”如此重要?

许惟抡:其实大家都知道疫情开放后,很明显地看到整个餐饮界的消费单价其实在下降,比如说平均客单价。具体以我们披萨品类在外卖平台上的数据来讲,从2023年1月的平均70元,一路降到现在的55元左右,可以说是大幅下滑。

我们也曾经思考过是不是要跟随市场,用我们组织、采购还有协作的力量,参与这场战争。首先DQ作为一个全球品牌,对所有原料和供应商的品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成本下降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其次,盲目卷入低价并不一定收获到满意的增长,比如棒约翰此前也推出了一些三十九元、四十九元的披萨,可是对我们的销售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再来,除非我们今天做到3万店了,或者说我品牌定位本身就是极致性价比,否则以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的做法——在连锁餐饮系统里维持你的产品是最好的口味选择、最好的食安要求、最好的服务品质,我觉得这才是一个能够实现集团健康盈利比较好的做法。

王晓玲:不去参加外卖大战,会不会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落于人后?

许惟抡:事实上,从2023年到现在,DQ的客单价从未下滑。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口味跟服务品质上的不断创新,而不是停留在原来我们自己内部常常在讲的老三样。

从今年开始,我们觉得纯粹的价格战不是我们集团设的路。比如棒约翰推出更多在品质和口味上做了创新的披萨,反而非常奏效,像是安格斯牛肉通心粉披萨、芝士很重的星星形状披萨、还有我们最近的可颂披萨,因此我们的客单价维持的很好。

图片 (2).png

图片来源:棒!约翰

也正由于坚持质价比策略,我们所有品牌的单店同比都在正增长,最高的棒约翰最近几周更是保持20%以上。即使在这么消费下行的市场状况下,反而有更好的表现,原因就在于走对你的路,餐饮业回到最后还是口味最重要。

王晓玲:这也是您今年在外卖大战中没有选择跟风的一个底气。

许惟抡:对,在今年整个外卖平台市场状况下,我们还是非常坚持地在做最创新、口味最好的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不是走进价格战,事实上我们新品上线的速度比以前更快。

以DQ为例,我们去年大概上了45个新品,今年绝对在60个以上。这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品类,不管是暴风雪,还是创意冰品,以及更适合抖音环境下的一些创意造型新冰品——比如迷你蛋糕、小蛋糕、大蛋糕,如果再加上我们还有手工裱花蛋糕店、轻食和汉堡,每过几天我们就有新品的上市。

图片 (3).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虽然它的口味是第一位的,大家依然还是不断地去追求健康化、功能化,Foodaily也认为在未来十年食饮行业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对此DQ做了什么?

许惟抡:回到餐饮的本质,为什么这么多消费者还在拥抱DQ?我们现在也做成了市场上冰淇淋连锁餐饮的第一品牌,而且这么多年来在Top Line跟Bottom Line 上整个集团都保持了20%的增长。因为毕竟餐饮是做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对你品质的可靠性,对你食安绝对的注重性,才是让消费者信赖你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我们对所有消费者的每一个反馈,每笔差评都很重视。对我们来讲,3.5星以下的点评都是差评,甚至还会去看3.5星以上点评里的负面评价。对每一家门店的每一笔差评,在公司里头都要回顾跟检讨的。

很多年前,曾有消费者反馈买到一款过期一天的蛋糕。我们看到那条差评后,在10分钟内就将那家门店线上线下所有的营运全部关掉并进行整改。因为如果发生这样的错误,虽然那家店是粗心犯的错误,但这代表着背后的所有操作流程、规范培训都不到位,必须彻底整顿。对我们来讲,对食安品质的要求是完全没有办法去挑战的底线。

王晓玲:我们看到一个数据,其实是说这种线上占比在DQ的销售额里面占比了50%。怎么定位线上渠道的核心角色?

许惟抡:我们基本上认知是这样: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去哪里,全集团的组织能力跟工作目标就搭配着一起做。去年底我们内部就预判到两个渠道会有重要趋势:一是京东可能有新动作,二是抖音将从到店向到家服务延伸,因此提前做了布局。以抖音来讲,现在我们是到家跟到店一起努力,因为消费者的变化,在抖音上面的消费从原来单纯到店核销,现在已经延伸到外送到家。

王晓玲:在推动线上增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与突破点是什么?

许惟抡:因为抖音对价格带的需求有点不太一样,但是得天独厚的是我们产品本身的变化性让我们可以做的更多。而且由于做的是立体的冰淇淋,所以在短视频或者是直播的环境下非常容易出圈。

老实讲,跟一般饮料不太一样,饮料因为装在杯子容器里,很难在视频的环境下能做出差异化,但我们可以。在抖音特殊的价格带之下,我们做出了一系列价格都在大概20元以下的产品,但是非常的适合短视频传播,同时在口味上还是保持了我们原有的特色和品质。

随着抖音消费行为向“到家”倾斜,我们也快速调整产品,确保它们既适合到店核销,也适配外送需求。在产品策略上,我们必须要做出妥协和调整,以及更快速的变化,甚至在包装形式上都要,因为在店核销的产品跟配送到家会有很多不同的需求。

王晓玲:作为连锁冰淇淋品牌,DQ做外卖的阻碍是什么?

许惟抡:其实在2016年时,像DQ的国际总部是反对外送这项业务的,当时我们花了很大的力量去说服他们。但是没有办法,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转到哪里,我们全公司都要跟着变。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说服老外后,从饿了么第一个渠道开始,将当时大概200家店迅速地推到所有的外送渠道,全面的紧密合作而且是all in。

3. 一年上新60款新品,贡献近四成营收

王晓玲:我们看到DQ今年有多款单品卖爆了,怎么看待大单品这件事?

许惟抡:我觉得DQ能够在连锁餐饮冰淇淋品类上做成第一品牌,靠的不是只有大单品。就大单品而言,对某些企业、某些价位的品牌定位很适合,可是放在我们这里不一定行得通。因为我们属于享乐型品类,目标客群是年轻消费者,他们在口味创新上对变化有很大的需求。

王晓玲:DQ差不多每一周都有上新,今年的新品创新数量更是可能有60款,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底层逻辑在支撑?

许惟抡:我们原来的创新过程是先有对市场的了解,再推测未来的消费趋势变化,然后进行概念发想,接着有新品的原型创作,在消费者的口味测试过关后,才会进行上市前的培训。产品上市后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所有Social Media平台上的讯息,也包括各个外送平台的点评和微信小程序上的消费者反馈。

以前就是按照这个固定的模式在做调整,但近两年创新的模式已经变了,除了这些流程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快地利用各种Social Media的爬虫去了解任何一个最新的话题。

王晓玲:新模式下的挑战是什么?

许惟抡:就是当你知道现在消费者关心的成分、口味是什么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你能够多快把它做出来。跟很多的创业型品牌、中国本土的品牌不一样,因为我们是国际连锁品牌,所有的新品上市都要跟国际总部达成一致,这个周期按理来说会更长。

第二个,不是说今天你听到一个口味好,把它做出来就行,一样还是要通过正式的大规模口味测试。第三个,你整个供应链的速度能不能跟得上?我们的门店覆盖从一线到五线城市,新品能否快速配送到全国1400多家门店?目前对我们来讲是OK的,因为我们有着敏捷的创新速度跟后面的整个集团组织能力在支撑。

王晓玲:所以大单品是淘出来的,不是定义出来的?

许惟抡:大单品是通过创新和组织能力打造出来的。具体来说,我们约20%的业绩来自抖音渠道,且全部由新品贡献,其他渠道的新品则贡献了另外20%的营业额。

整体来看,当年新品的营收占比高达40%,这个数据还相对保守,目前仍在持续增长。我们的策略是保持菜单总SKU数量稳定,但会通过持续地末位淘汰,加快产品更新速度。

王晓玲:怎么判断在两个月之后它就能够成为一个爆品?

许惟抡:这取决于对消费者洞察的把握,再加上产品本身的实力。无论消费者喜欢什么口味,最终产品好不好吃,你心里是有数的,消费者测试也会给出答案。我们的新品通常能成为爆款,在消费者测试环节得分一定要达到90分以上。

王晓玲:上新了后,它的淘汰机制是什么样的?

许惟抡:应该不是说淘汰机制,因为基本上我们的上新都是以LTO limited time offering,也就是限时产品上市。如果它上市表现特别好的话,那我们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变成正常菜单上面的常卖品。上市表现一般的话,那就按照着我们的上市窗口卖完。

王晓玲:一般上市多久就能发现?

许惟抡:根据整个数字化的呈现,最好的上市后第一个小时就已经知道。一般的大概三天就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有潜力成为常卖的菜品。

4. 十年磨一剑,蛋糕品类终成DQ第二增长曲线

王晓玲:DQ门店目前有哪些店型?

许惟抡:我们现在主要有三种大类的店型。第一个是全方位的,从汉堡蛋糕到冰淇淋都有。第二个是自制蛋糕店,门店里头有裱花师傅,真的每天在那边做蛋糕的。第三个就是我们最多的,一般普通的冰淇淋店,但普通的冰淇淋店里头也有特殊的设计形象店,也有在极高人流、租金很高但非常小的门店。基本上因为物业的需求以及消费者的脸谱画像不同,我们各种店都会开。

图片 (1).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蛋糕这个品类在全球DQ的品类矩阵中本来就有,对吗?

许惟抡:本来就有,但是对我们来讲,那时候最大的挑战是——当你在蛋糕这个品类从来没有努力过,消费者是不会考虑到在DQ买蛋糕的。所以对我们的挑战并不是消费者有没有需求,而是DQ是不是有满足这个需求的选项。

2017年刚开始推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小伙伴是非常不愿意进蛋糕的。同时你要把蛋糕卖得掉,就要有非常好的陈列展示,而当时我们小伙伴只愿意在蛋糕冰箱里陈列两到三个,就显得整个蛋糕冰箱是很空洞的,这样的陈列场景也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王晓玲:对此,DQ做了哪些改变?

许惟抡:所以我们后来在门店的每个柜台上做了亚克力的展示架,用假模陈列了10个蛋糕。因为如果我们让店里头进10个蛋糕,它可能卖不掉,全部都要报废掉。对门店的盈利来讲,尤其加盟商是很痛苦的,所以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当年为了我们的蛋糕,把陈列出来做好的时候,还花了各种包括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来让门店的陈列做到最好。每一年都有各个团队的同仁在不断地花费心血,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们现在业绩好的时候,比如特殊的节庆假日,蛋糕的业绩占比甚至可以超过35%。

王晓玲:从哪一年开始做蛋糕的?

许惟抡:其实从我刚加入公司时就开始推动,至今已有9年多,可以说是一条“筚路蓝缕”的路。做到现在,蛋糕已经是我们非常大的业绩的来源。现在基本上我们新店里头直接做横式蛋糕冰箱、直接陈列蛋糕,然后有些店里头有三个蛋糕冰箱做摆设。从当年门店进三个蛋糕都不愿意,到现在门店里头动辄一进都是100个蛋糕。

图片 (5).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什么东西让您有这样的战略笃定用了十年?虽然今天我们都看到了结果非常好,也已经有35%,但在10年前的话,其实确实是很难想象,因为大家的心智还停留在DQ就等于冰激凌,至少我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这个定位的变化说是:哦,原来我还可以去DQ买蛋糕?

许惟抡:其实在这个市场上每一天都有我们学习的对象,别的类似品类的品牌,在蛋糕类品牌里头谁做的好?他们卖些什么东西?怎么成功?我们每天都在看。

所以说我们有这个能力先知道10年后的消费者趋势?并没有。可是我们知道市场上有太多成功的,不管是单店的经营者,或者是连锁店的经营者,在这个地方有做了不错的表现。我们看到,就要想我们的组织能力怎么能够追上这样子的表现,抓住这样的机会点。

王晓玲:大概是什么时候感受到,消费者终于意识到DQ也在做蛋糕?

许惟抡:在2019年,我感觉到我们的蛋糕成为非常重要的成长引擎了。疫情那三年,其实大家更需要一个能够创造欢乐的moment。在疫情的时候更是一个拐点,蛋糕成长地更快,那我们因为已经做了很好的布局,所以也能跟着一直往上走。

1761275243302212.png

图片来源:Dairy Queen

王晓玲:所以其实是疫情加速了这一个品类?

许惟抡:疫情绝对加速了,也改变了蛋糕的消费场景。在每年各个不同节庆的消费量,疫情前可能是缓慢的增长曲线,可是到了疫情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到增长曲线变成了异常陡峭。同时你会发现蛋糕的消费场景,从之前可能70%是生日蛋糕,到现在有55%其实是各种节日的庆祝场景。

王晓玲:您觉得未来餐饮或者食品行业还会有哪些新的变化?企业怎么应对这些变化?

许惟抡:永远都有很多变化,所以我觉得每个产业不管怎么变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初心。所谓初心的意思就是,了解消费者要的是什么。尤其像我们做餐饮的,说到底其实还是要在菜品上做文章。不管你的定位是什么,要看你能不能在口味、价格、还有服务品质上做到最有竞争力。我觉得只要把这三件事情做到行业领先,就不会被市场淘汰。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为你推荐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10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