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国家战略文件形式明确“重构企业底层智能架构” ,并规划了三个阶段的里程碑目标
开源生态、数据创新、算力优化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关键。
大模型的开源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开发门槛和成本、复杂问题处理难度,同时提升智能体完成效率;开源不仅是技术共享,更是生态共建的宣言
本期行业月报围绕五类形态AI应用展开,深入解构各形态应用发展特点及增长瓶颈;同时针对两大核心赛道(AI综合助手及AI搜索赛道)展开入口-心智-价值的商业剖析
一、同一个应用的多端覆盖将“单点智能”升级为“场景智能”,以全终端无缝体验提升用户粘性
1、2025年8月,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均持续保持稳定增速,整体规模分别达6.45亿和5.29亿;PC端未如预期,两类应用8月环比双双下滑
2、与此同时,移动端三类应用Token消耗量保持同步增长,环比增速分别达3.8%、4.4%及1.3%
3、赛道双寡头格局不变;AI信息检索成为8月最大黑马赛道,反映出市场对信息高效获取的高度需求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AI信息检索赛道用户规模环比增速达39.0%,提升至7,353万。
4、月活跃用户规模TOP50AI应用中,超过半数来自In-App形态的插件应用;豆包成为唯一一个跻身榜单的PC客户端应用,背后与其过往的用户积累而形成的跨端效应有关
5、同一应用的多端覆盖是当下普遍现象,其核心价值在于让AI从技术能力进化为场景服务多端覆盖所具备的连续性让用户感知并体验的是一场无缝衔接的全场景服务。
6、以豆包、腾讯元宝为代表的PC端应用的粘性提升,也验证了多端覆盖带来的协同增效机制,即PC端以深度体验换取用户忠诚度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豆包PC网页端和客户端月人均使用次数增速分别达12.2%、12.1%;腾讯元宝PC网页端和客户端应用月人均使用天数增速分别达32.6%、11.2%。
二、In-App AI 的解题逻辑应锚定用户原场景中残余痛点,驱动精准需求闭环
1、原生App整体规模格局不变:头部应用稳定,但长尾效应更明显,8成以上应用(50万以下)难以突破用户规模瓶颈
2、QuestMobile数据显示, 2025年8月,亿级应用活跃用户规模较上月平均增长1.3%,展现出“强者恒强”现象,而尾部(10万以下)则下降6.7%
3、然而在“强者恒强”的亿级应用内部,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豆包以6.6%的环比增速取代DeepSeek,重新回归原生App阵营下TOP1应用此外,蚂蚁集团旗下AQ App(医疗领域)以60.1%的环比增速首次入围原生App TOP10应用。
4、与原生App相似,插件形态的AI应用格局稳定,头部应用为主要增长动能,500万以下应用难有新玩家突围
5、QuestMobile数据显示,千万以上插件应用涨势良好,但500万以下应用平均环比增速全部下滑
“轻量化”是插件形态应用的“起步”优势,这或为市场带来启发:当面临增速困境的时候,应当快速调整,要么升维创新,要么降维聚焦。
6、在AI搜索近乎内卷的背景下,适时找到一个未被充分AI化的垂直场景,其增长潜力是突出重围更重要的因素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小宝AI助手(腾讯-应用宝App)环比增速199.4%,排名跃升10位。该应用为典型的智能检索+多模态交互+跨端协同,并聚焦于游戏、办公、教育三大场景。不知未来是否能成为腾讯“超级生态”战略的关键落子之一。
三、客户端应作为AI解决方案的核心交付载体,而非网页端的补充渠道
1、10万以下量级网页端应用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排除移动端替代因素,PC网页端并非孕育爆款应用的土壤,而是大量高度专业化、垂直化、小众化工具的聚集地
2、几乎七成以上网页端应用均面临流量下滑;或许市场应重新思考,在高度碎片化的情况下,如何精准满足垂直需求、将网页应用做深做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10-50万量级的网页平均环比增速94.5%,但主要由百川大模型开放平台带动(由0.27万增长至11.87万)。
3、网页应用的“做深做透”各家解法各有不同,但无外乎场景-技术-生态三重穿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腾讯元宝网页端应用成为8月增长黑马,环比增速达41.5%。
4、PC客户端本质是需求驱动的主动选择,与网页端存在一定的漏斗式转化路径,但转化率受限于需求强度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六成以上客户端应用用户规模在100万以下,且暂未出现千万以上体量客户端应用。
5、与网页端处境相似,绝大部分客户端应用规模环比下滑;因此,客户端的解题思路不能简单的以“用户沉淀”关系来看待
6、若网页端应用需聚焦“场景做深做透” ,那么客户端应用则需构建“重型场景解决方案”,其中,底层技术的突破性重构尤为关键360AI办公或许给出了一个启发性的范式,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360AI办公客户端应用环比增速为144.4%,规模量级从50-100万晋级至100-500万梯队。
四、用户个人数据的智能化闭环管理或是手机厂商下阶段竞争焦点
1、目前手机厂商旗下AI助手正迈向存量运营阶段,竞争焦点将从 “如何让用户用”转向“如何让用户用得更好、用得更久”
QuestMobile数据显示,OPPO、小米、华为旗下AI助手用户占比分别达70.9%、70.4%和56.8%;蓝心小V、YOYO助理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近期vivo、荣耀在AI功能推广、产品体验、渠道策略上找到了有效打法。
2、活跃率及粘性指标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用户对AI助手的依赖程度;次数与时长的博弈意味着未来AI助手需要从简单的“功能触发”向“生活助理”转型从数据表现来看,小米的AI与智能家居协同已为其构建起生态护城河,其超级小爱助手活跃率达37.7%;OPPO的AI功能侧重于更轻、更快的场景交互。
3、此外,厂商在其他AI功能上的布局可以用“同质化中求创新”来总结
其中,AI语音摘要是厂商端侧大模型和算力优化的“较量”,信息存储与管理或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背后意味着对用户个人数据库的智能化管理能力。
4、OPPO小布记忆、vivo小V记忆的市场规模数据,无声印证了用户对信息“结构化整理>长期存储>随时调用”的全链路的需求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OPPO的小布记忆应用月活跃用户规模是AI语音摘记的2倍;vivo的小V记忆应用是小V帮记的1.2倍。
5、如果说存储管理解决的是“信息流失”问题,那么AI语音摘要解决的是“信息过载”问题;两者的结合,底层逻辑是构建 “感知>理解>沉淀>复用” 的智能管理闭环
6、近期,夸克App内上线了AI录音纪要,该应用属于“一站式完成四个标准化阶段”与夸克不同的是,在存储与管理上,以OPPO、vivo代表的手机厂商以端云架构模式力求平衡隐私与性能。
7、当面临多个选择的时候,摆在用户面前的是“谁能让我更好、更低成本”的使用;相信未来市场会给出答案
五、搜索即服务已成共识,MCP成为重构AI搜索信源关联逻辑
1、虽然AI搜索赛道8月环比略微下降,但其与综合助手类应用已构建起移动端稳固的流量入口和生态核心角色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移动端AI综合助手及AI搜索引擎赛道规模分别5.8亿和5.7亿,其中插件形态搜索应用环比增速0.7%。
2、然而插件形态的搜索应用面临的是“功能易普及,习惯难培养”的问题
QuestMobile数据显示,Top10搜索应用中(插件形态),仅3个AI应用使用率超过10%,背后延展出的问题是如何激发用户站内的搜索动机。
3、活跃率、使用次数衡量的是用户习惯和粘性,Token消耗则反映用户实际需求的复杂程度及AI应用的解决能力
同时,Token也是一个显性计费单位,直接关联企业支出。当下,AI搜索仍未出现成功的商业案例,Token的消耗也是一笔膨胀的隐性成本。
4、当“搜索+服务”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决定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激发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它既是任务起点,更是商业价值的源头
5、AI搜索时代,品牌/商家的曝光路径已被重构,那么摆在面前的是用户会如何权衡AI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可靠度:信源的权威性?多元性?生动性?实用性?
6、MCP作为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工具间的“智能连接器”,将推动AI搜索从“关键词匹配”到“信源智能路由”的新范式
7、头部互联网企业正通过“模型开源、工具集成、生态开放”三大路径,争夺MCP时代的主导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