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夫亨氏的“隐秘哲学”:一场对味道的解码
TOP小助手
一天前
赞 0浏览 256评论 0收藏 0

在厨房的方寸间,调味品是“隐秘而伟大”的存在,它们从不单独亮相,却决定着每道菜的风味。

早在1984年,亨氏在广州创办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婴儿辅助食品合资企业,由此在中国市场上“生根发芽”。2010年是个特殊的时间点,味事达和广合加入了卡夫亨氏大家庭,这两个品牌也逐渐发展成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对此,卡夫亨氏中酱餐饮市场负责人徐征浩表示,“卡夫亨氏的产品升级从未离开消费者,我们在做两件事,一是对基础产品进行健康化升级,二是不断拓展产品品类。”

01.png

卡夫亨氏中酱餐饮市场负责人徐征浩

在Foodaily创博会的现场,记者与徐征浩先生深入交流,发现卡夫亨氏品牌不仅系统高效地进行多品牌运营,更在中西经典口味传承中挖掘创新。

在与徐先生的对话中,抽丝剥茧揭开卡夫亨氏这座“味觉桥梁”的成功密码。

1746607729139169.png
场景化

让调味品成为 “菜肴的灵魂拼图”

在中国餐饮语境下谈论调味品,就不得不提及国人饮食习惯的变迁、家庭厨房的演变乃至餐厅发展的历程。从业20年的徐征浩先生早已深知 “调味品无法脱离菜品独立存在”的铁律,因此坚信,场景化研发是调味品品牌最核心的能力,调味品必须融入具体菜品场景,无论是餐饮还是家庭用户,都需要结合场景来推广。

为了深入了解行业市场,卡夫亨氏去年联合辰智大数据发布《2024中国粤菜白皮书》,对粤菜进行了全面梳理,深入研究粤菜的发展和最新趋势。

02.png

在调研时,团队发现当地厨师对味事达味极鲜的偏爱,源于它在“鱼虾蟹煲”中“久煮不酸、提鲜入味” 的特性。报告中数据显示,2023年中式餐馆中粤菜保持正增长,可见粤菜不仅本身发展势头向好,更有走出广东向外拓展的生命力。

搭乘上粤菜增长快车的卡夫亨氏,依托“从餐桌到货架”的场景化研发路径,已经不仅限于为广东鱼虾蟹煲提鲜,开始在粤菜多元化创新的过程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福建的酱油水杂鱼、浙江的家烧鱼等菜品中发挥独特优势。

“卡夫亨氏从研发时,就充分考虑不同菜系的食材特点和烹饪方式,让产品精准适配各种场景。”徐先生向记者表示“调味品的生命力,源于餐饮端的千锤百炼。家庭用户的产品,也必先经厨师验证。”

他以新品研发为例,提到卡夫亨氏已经利用大数据模型赋能新品研发,科学梳理不同消费场景中菜品里对应产品的生命周期。

03.png

公司在全球不同区域设立数据研究中心,开发了EGPM爆品菜研究模型,如同一个庞大的味觉数据库。通过匹配全球和国内的风味趋势,在酸、香辛料、辣等口味方面进行创新研发。该大数据模型是对某网络平台的数万道菜品实时监测,历经筛选、厨师验证,最终锁定与卡夫亨氏品牌基因、味事达产品线相匹配的潜力菜品。

对于卡夫亨氏这样的餐饮产品开发者来说,关注餐饮市场的变化和菜品的流行从不是 “跟风创新”,而是像“拼图游戏”般,寻找调味品与菜品的最佳契合点。

1746607729139169.png

风味融合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发展之道

“经典永流传,融合再创新”是徐先生反复提及的十个字,道破了味觉变迁的本质。徐总表示:“每个区域的人都有独特的味觉记忆,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独特的味觉地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留经典味道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创造出更丰富的味觉体验。”

徐总对记者透露,从业多年他接触到大量专业从事餐饮的人,发现中国餐饮从业者在味觉的研究上已经自成系统,很多专业厨师会将味道分为“底味、风味、添味”三个层级,底味定基调,风味强调特色,添味添记忆点。其中底味(基础风味)早已被区域文化定型,比如广东人喜好咸鲜、湖南人偏爱香辣和酸辣、东北地区口味偏重等。

04.jpg

卡夫亨氏中酱餐饮市场负责人徐征浩

不过创新不能动摇地基,却能让屋顶千变万化,在已有的味道系统基础上,依然可以大胆创新,探索出更多元的味觉碰撞。比如粤菜的罗勒、川味的麻辣,都能成为“添味”的点缀,为经典菜品注入新鲜感。

市场上已经有不少融合创新的案例了,走向全球市场的川渝火锅【海底捞】、起源于西安的湘菜连锁【兰湘子】等,这些头部餐饮品牌已经通过味道、烹饪技法和供应链的融合走向大众。

卡夫亨氏也在产品研发上不断打破边界,创造融合的潮流,这也是品牌能穿越周期的关键。

在风味融合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味道融合,比如亨氏番茄沙司(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番茄酱)的“跨界逆袭”,过往消费者吃小酥肉大多搭配辣椒粉,而当代年轻人开始用番茄沙司蘸小酥肉,也有人用番茄沙司为锅包肉调汁,整个颠覆传统口味。这不是生硬的嫁接,而是利用番茄沙司酸甜特性解决“解腻”的痛点;

区域融合,味事达随粤菜融合发展正逐步推向全国,目前粤菜中蚝油生菜在中式正餐餐厅的渗透率高达80%,味事达味极鲜伴随粤菜发展,在经典菜品如白灼虾、白切鸡以及潮汕卤水等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始从广东走向全国。

餐饮反哺家庭,从小龙虾在武汉餐饮场景的火爆开始,供应链生产逐渐成熟,开始出现跨菜系应用,小龙虾调料最终成为家庭快手菜选项。这种“从B端到C端”的模式,让餐厅里的网红菜变成厨房中的“懒人秘籍”。

1746607729139169.png

在“味”来赛道,做时间的朋友

其实调味品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味觉认知战”,随着消费者对饮食健康逐渐看重,调味品行业开始陷入“低盐低脂”的单一健康叙事,而卡夫亨氏面对市场的变化显得尤为清醒,徐征浩在采访中表示“健康是个系统工程,食材、烹饪方式与调料缺一不可,过度放大某一环节无异于‘本末倒置’”。

或许正是这种对市场的理性研判,才让品牌在迎合趋势时守住了“味道底线”。

从营销视角来看,调味品的“隐秘而伟大”在于它始终依附于场景、文化与情感。正如徐征浩所言:“消费者记住的不是调料品,而是用它做出的那道‘妈妈的味道’。”

卡夫亨氏正在搭建独属于自己的“味觉生态”,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基础产品,像生抽、番茄沙司、沙拉酱、腐乳等,还不断向市场推出多种新奇口味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丰富的选择。

05.png

研发端不断通过深耕菜系文化、绑定名厨名店、捕捉餐饮潮流,努力成为消费者连接“传统味道”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调味品真正的品牌力,藏在每一道家常菜的香气里,藏在厨师研发的匠心里,藏在消费者潜意识的“味觉记忆”里。正如徐征浩所说:“当消费者用我们的调料做出一道被家人夸赞的菜时,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未来的调味料市场,属于那些既懂“老味道的密码”,又能为新场景“翻译风味”的品牌。而卡夫亨氏,显然已在这条路上,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5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