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一票难求”、“万人空巷”已经成为了中国演唱会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尤其以陈奕迅、周杰伦为首的港台明星和BigBang为代表的韩国明星,收割了2016年全年近1/3的票房,三人的全年演出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11.04亿元,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只有5.72亿元。
中国演唱会市场的火爆行情,也使大大小小的娱乐公司蜂拥而入,力图在演唱会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如何脱颖而出,打造一个个爆款级的演唱会就成为了所有娱乐公司的共同目标。
6月16日,在金触点(TopTouch)·2017娱乐内容创新论坛上,曾打造过BigBang十周年亚洲之行《BIGBANG MADE “V.I.P”TOUR》,著名演唱会主办机构iMe娱乐集团的周嘉海,向我们分享了爆款演唱会如何品牌化的经验。
“三准”和创新是爆款演唱会的营销核心
周嘉海认为,做好一场爆款演唱会的营销,要做到“三准”:第一,眼光准,选对项目、看准艺人;第二,时机准,找准时间定位;第三,内容准,粉丝经济、内容精选。
他表示,“这需要经过很多的数据分析,经过很多的资源,才能够选择到一款合适时机或者合适市场的爆款演唱会,比如我们去年推出的《BIGBANG MADE “V.I.P”TOUR》”。
为什么会选择做《BIGBANG MADE “V.I.P”TOUR》?他认为:“首先在2015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后,BigBang的受众人群和影响力增长非常快;第二,时间上契合,2016年刚好是他们成立的十周年;第三,有部分成员在2017年开始就要入伍,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2016年应该再做一轮”。
但BigBang在2015年刚开完世界巡回演唱会,这样频繁密集的轰炸,会不会使粉丝们不买单呢?
他认为:“重做一遍和去年一样的巡演,观众一定不会买单,所以我们要进行节目创新”。所以,iMe娱乐集团打造了一个“音乐+游戏”的全新模式,既保障粉丝们可以在演唱会上听到偶像的歌曲,又可以通过不一样的游戏,增强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个模式的成功,“2万人的体育场,5-8分钟的时间就把所有票秒杀完了”他表示道。
除了在内容模式上创新外,iMe娱乐的团队们还注重通过一些细节来进行营销,比如BigBang会在游戏惩罚环节换上不同的服装造性,譬如说白雪公主、黄飞鸿、李小龙等。而这也引发了粉丝们的强烈共鸣,自发在网络上形成口碑传播,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也为《BIGBANG MADE “V.I.P”TOUR》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周边是粉丝经济与演唱会经济的强连接
“收割粉丝前,偶像要服务粉丝,这样粉丝才会消费有情感溢价的商品,但是在粉丝还没有成熟之前我们不提倡去收割粉丝,这样只会弄巧成拙。”周嘉海给出了自己对于粉丝经济与演唱会经济的理解。
作为粉丝经济和演唱会经济连接的重要载体——周边商品。周嘉海认为,中国目前的周边市场还处于非常小的规模,而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的盗版市场规模不小,导致歌迷们在买盗版,而不是正版的周边商品;第二,就是中国粉丝们对周边产品的意识不足,没有养成对周边商品消费的习惯。
但周嘉海对今后周边商品市场的发展,却十分有信心,他认为周边商品市场“很有可能实现百亿级的爆发式增长”,而这也是iMe娱乐集团在2017年重点发力的项目之一。
“四化”是建设爆款演唱会品牌的关键
对比国外成熟的演唱会市场,中国的演唱会市场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演唱会票价过高的问题,对此周嘉海也做出了解读。
他认为,首先中国的艺人收费过高,同时主办方和主办机构为了争夺头部明星资源又恶意抬价,最后这些费用都会均摊到粉丝身上,导致票价上涨。
第二,就是观赏习惯的区别,国外已经养成了观看演唱会的习惯,粉丝会主动关注偶像动态,所以主办方不会在推广和宣传上花费太多。而国内如果没有充足的市场推广预算,演唱会的整体收入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营销成本的不断地增加,也导致了票价的不断上升。
对此,周嘉海表示:“iMe娱乐集团希望通过专业的角度、优质的内容、贴心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来解决中国乃至亚洲演出会市场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打造一个系列化、产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四化’演唱会品牌。为此,iMe将围绕‘演唱会+艺人经纪+粉丝平台’的三驾马车,来打造一个掌握亚洲头部演出资源、亚洲最高水准的执行团队和灯光舞美团队,争做亚太地区演唱会行业的航空母舰,为粉丝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