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人秀能“拯救”中国的综艺节目吗?
我要认领
2015.04.21
赞 1浏览 2743评论 0收藏 0

已经过去的2014年卫视频道正式引进12档韩国版权节目,占引进节目总数的48%,其中平均收视过1%的有六档,但引进版权能成为卫视频道综艺节目的“主心骨”吗?

 

真人秀能“传播”传统戏曲吗?

 

全国收视0.45,份额1.49;34城市收视0.76,份额2.27;爱奇异49.5万,腾讯为22万。

 

这仅仅是央视戏曲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上线24小时后的表现。

 

尽管无法与《奔跑吧兄弟》4%的收视相较,但这组数据足以让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与戏曲频道总监郎昆感到欣慰,“让戏曲节目辐射到更广、更年轻的受众群体,这是这档真人秀节目努力的目标。”

 


央视戏曲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

 

提及戏曲,人们印象是活在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综合舞台艺术,随着演出市场的萎缩(近几年的国内演艺市场的排行榜中,几乎未见此类演艺团体的身影),观众群体的流失,已使包括戏曲界在内的各类演出团体面临巨大难题。

 

“如果说我们没有探索的话,实属冤枉,从创作题材到舞台编排设计,都曾做过尝试,而迎合现代人的消费,又要守住传统文化,还是很难。”北京一戏剧院团的负责人表示。

 

但传统文化不应只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地被保护起来,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传统文化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个节目从策划到落地,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主要是汉风与韩流的交融,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韩国的时尚文化先锋要进行一次融合,这个交融点就是戏曲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 郎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将传统文化用娱乐化手段进行表达,在很多人看到还是一件审慎的事情,因为一不小心,文化或将成为娱乐产品的玩物,但投资者与制作团队对该节目还是充满信心,原因是韩式真人秀具有自己的魅力,这就是平民化的话语方式嫁接社会性的议题,以细节化的故事化的呈现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节目中随处体现的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与探寻,也让其内核变得更厚实。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节目并非花钱购买韩国真人秀节目的版权,而是自主研发的品牌,但与韩国的演员、拍摄团队、播出平台共享等方面有合作,比如,金钟国等超级偶像均加入第一季,拍摄团队也是韩版《奔跑吧兄弟》的团队;韩国最大的电视台KBS与央视也签订了海外播出合作协议。

 

“知名偶像明星+学习戏剧的连续性与故事+电视互联网全方位播出平台”使得《叮咯咙咚呛》第一季(虽然只在央视3套播出)就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

 

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前四周,在微博电视指数中的阅读人数440.7万,阅读次数2088万,跻身全国前三位,网络点击也过亿,而20-29岁群体作为了该节目的主要受众。

 

这基本达成了投资方与制作方最初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戏剧。

 

能否改变贸易逆差?

 

至于未来是否会拍摄同名真人秀电影以及第二季,出品方表示,均在计划之列。

 

当然,出品方希望最好的结果是能够版权输出。

 

但圈内人士认为,这个目标还比较难,“因为改变贸易逆差本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按人民币计价,2015年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2,949亿元,支出10,315亿元,顺差2,633亿元。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15亿元,支出79亿元,逆差64亿元。

 

早在2006年,湖南卫视就引进了《舞动奇迹》,开启节目模式引进大门。从2006年到2010年,湖南卫视花了上千万的版权费,引进了《名声大震》、《挑战麦克风》等系列节目。

 

近几年的版权引进中,来自英国的节目先是独占鳌头。

 

比如:《中国达人秀》购买了《英国达人》的版权;真人秀节目《梦立方》是购买了曾斩获英国最佳综艺节目名号的《the cube》;《唱出我人生》购买的是英国电视节目《X Factor》的版权等。

 

不过,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热播,韩国的版权引进又成为主流。

 


真人秀《奔跑吧兄弟》

 

有数据显示,2014年卫视频道正式引进12档韩国版权节目,占引进节目总数的48%,其中平均收视过1%的有六档。

 

如此趋势下,引进版权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几年前,一档6000万元左右节目,引进版权费用占到200万元左右,也就2%~3%,这个比例还是合理的,这也是我国与海外创意产业差距巨大的背景下,最好的‘成功’的方式。但现在一些节目使得海外版权方从模式授权到制作服务能获得几千万的收入,整体增加了5到6倍。”国内一家卫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一档比较火的节目版权输出方除了获得保底的授权费之外,还会要求“对网络、电影、游戏等衍生开发进行授予分成。

 

不过,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诸多卫视均表示,纯粹版权引进的方式越来越少,双方联合开发制作成为趋势。

 

“这背后,也是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引进的节目未必都成功,收视率不到1%的节目也占到六成,二是联合开发制作减少风险与成本投入,团队制作服务模式才刚开始,价格也不会疯涨。”该卫视负责人表示。

 

尽管这种“拿来”与合作的方法对于海外版权销售公司而言是件很容易赚钱的买卖,对于国内电视业,也是最快消除竞争压力的方式,但圈内人士认为非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研发体系,能够尽早地有我们自己真正的品牌节目。”

 

一财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1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4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