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chMax首发《视频程序化实践与洞察》指引品牌广告程序化投放落地中国
我要认领
2015.10.30
赞 1浏览 3973评论 0收藏 0
程序化购买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但品牌广告的程序化进程却进展缓慢。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品牌广告主的程序化脚步?程序化究竟能帮广告主做些什么?作为广告程序化生态的一员,近日,专注品牌程序化的投放平台ReachMax首度发布了《视频程序化实践与洞察》报告。分别从资源与预算、数据的融汇应用、可衡量的指标提升以及广告主的控制力四个维度,结合案例,深入地分享了ReachMax近两年来在视频程序化领域的实践经验与应用指南,最大程度地帮助品牌广告主了解视频程序化的要点,指引品牌主灵活有效地进行视频广告的程序化投放。


洞察要点

为何品牌广告程序化发力较晚



程序化初期起源于解决网盟的售卖效率,主要通过实时竞价帮助效果类广告提升订单和注册量等;但是品牌广告主对于媒介投放的需求和效果类广告主完全不一样,核心在于购买渠道的把控,因此需要程序化预留这种保价保量的程序化方式。

中西方的需求差异导致程序化预留在中国需以“推送比”落地



在欧美,程序化预留模式往往被用来实现优质资源的采购与销售自动化;但在中国,广告主更希望程序化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实际的媒介投放效率。因此就不得不在保价保量的模式下寻求可以让程序化对资源进行挑选的空间——“推送比”。



如何利用大数据管道优化媒介资源



程序化的核心在于挑选,数据是决策挑选的依据与标准,数据质量会直接影响程序化筛选的标准。报告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展示,详细解读了如何运用DMP锁定及提升目标人群。

程序化可以实现哪些可衡量的效果提升



程序化概念名声在外,但不少广告主对程序化究竟能做些什么仍旧不甚了解,报告以案例为基础,从投放目标、数据、效果解读三个维度展示了程序化对媒介指标的提升。

哪些指标会影响程序化预留的投放效果



程序化购买是一种模式创新,优化环节的细分让效果得以提升,但程序化购买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游戏,只有在媒体、DMP、投放平台等所有参与者共同的协同努力下,最终效果才能够达到可喜的提升。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1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4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