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人,你正常吗?》调研数据解读
TopMarketing
2015.02.13
赞 1浏览 3043评论 0收藏 0




情况1:凭经验和感觉,决定广告投放的平台组合;

情况2: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降低电视广告投放,增加网络节目投放比例;

情况3:竞争对手冠名一档节目,会让我紧张;

情况4:没办法判断什么是好的投放内容,只能看节目请了什么大牌明星;

情况5:习惯投放长期合作的平台;

情况6:我投的广告一半都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面对以上六种情况,你觉得正常吗?日前,由腾讯视频发起的“广告主们,敢不敢来测测你们的正常指数呢?”微信测试在微信朋友圈得到了疯传,而以上六种情况也成为了问题。那参考者的反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59%的人认为不能凭经验和感觉选择广告投放的平台组合


 

(注:A:正常,只要广告有气场,投在性价比高的地方肯定有人看;B:不正常,观众都去看网络节目了,你还在投杂志广告,这也太拍脑门了吧;C:所有平台都铺满就可以了,何必想太多。)


2014年初,海尔停止投放杂志硬广曾在广告圈引起一阵热议,到底有多少人与海尔有相同的看法呢?此次调研发现,59%的人认为在观众都去看网络节目了的情况下,再去投杂志广告是不正常的;32%的人支持只要广告有气场,投在性价比高的地方肯定有人看;还有9%的人支持所有平台都铺满就可以了。


传统媒体得到广告主的预算在逐年的减少,这归根到底还在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逐年减少,而减少的这部分受众大多都转移到了网络平台上。以《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为例,其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33亿,这要是在电视台几乎是个不太可能的数字。所以受众去哪儿了,广告主们的预算就会跟着去哪儿。


51%的人认为广告主应该降低电视广告投放,增加网络节目的投放比例


 

(注:A:正常,网络节目的合作更灵活,互动性更强,受众更年轻。这也是大势所趋;B:不正常,电视节目投放和网络节目投放辐射的人群不同,可以均衡来看;C:有销量和足够的品牌曝光就好了,不用死盯着那些有的没的。)


随着人们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把媒介预算从电视转移到了网络。可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这种变化呢?此次调研中,51%的人支持降低电视广告投放,增加网络节目投放比例;34%的人支持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投放辐射的人群不同,所以应该均衡地看待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还有15%的人支持只要有销量和足够的品牌曝光就好了,不用在乎这种变化。


其实,这也符合现在广告主们的投放思维,即将越来越多的预算放在了网络上。比如去年刚上市的面膜新品牌——膜天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膜天下抛弃了一般化妆品品牌通过电视广告推新品的传统思路,而是以亿元级别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冠名了腾讯视频的《你正常吗?》,其中涵盖全程冠名、贴片广告、现场LOGO、主持人口播、视频广告等多样的宣传形式。结果,仅一期节目,膜天下的品牌认知度就提升了330%,尤其针对女性白领群体,其美誉度与购买意愿也有大幅提升;上汽MGGT在去年底也以千万级别成为了腾讯视频自制综艺《Hi歌》的全程冠名商,成为当时网络节目第一个千万级全程冠名的汽车品牌。以上这些事实无不表明如今广告主对于网络节目的重视。


37%的人认为要与大数据紧密结合才能评价竞争对手的冠名行为


 

(注:A:正常,怕落后,就得紧追才行;B:不正常,竞争对手的策略,是否适合自己的品牌,看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C:跟竞争对手PK没关系,但跟大数据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做判断。)


在广告行业内有一种跟投现象,见竞争对手投了什么节目,自己看到后马上跟进投。竞争对手冠名了一档节目,自己会紧张吗?对此,26%的人支持紧张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样会促使自己紧追;37%的人支持不应该紧张,竞争对手的策略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同时还有37%的人支持有点紧张感没关系,但关键是得有大数据思维:自己应不应该跟投或者应该投什么样的节目,这些都需要有大数据的支持。比如vivo抢下了腾讯视频《Hi歌》的互动总冠名,魅族就应该紧张吗?不一定,得有数据的支持。《Hi歌》总播放量超过4亿,其互动量也在第六期就达到了2800万;同时《Hi歌》的男性观众超过女性将近17个百分点;除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有高收视率表现以外,《Hi歌》观众第一大省份来自vivo非常重视的广东。看到这些数据后,魅族才应该紧张。


60%的人不认可选节目只看有没有大牌明星


 

(注:A:不正常,除了明星之外,节目对品牌的曝光和品牌受众是否契合才是硬道理;B:正常,只要是大牌,人气越高我品牌的曝光量就越大;C:无所谓啊,好平台+大明星,给我来一打。)


尽管现在的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着明星的支持,可却有60%的人支持选节目时不能只看明星,还应该看节目本身的定位是否与品牌受众契合以及节目给品牌来的曝光;只有21%的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同时,还有19%的人支持好平台和大明星同样重要,对于这样的节目表现出“来者不拒”的心态。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选择节目合作时,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理性,没有把明星做为衡量节目的唯一标准,而这也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腾讯视频的大型调查类真人秀节目——《你正常吗?》,尽管每期也会有明星嘉宾助阵,但节目直指人心的话题,精良的制作,全民参与互动的模式才是节目关注度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这样一档节目创造了网络原创节目的播放量纪录——3.5亿,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还是节目本身与腾讯的大平台优势。


55%的人认为习惯投放长期合作的平台不正常


 

(注:A:正常,我觉得这样很安全,而且可以通过关系得到更多资源;B:不正常,花公司的钱,一定得看投放平台覆盖量(最好是多平台)、节目效果和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力;C:没什么正不正常啊,到哪儿都是熟人好办事,但是花公司的钱还是得花到刀刃上。)


习惯投放长期合作的平台,这是一般营销人的常用方法。可这种方法到底正不正常呢?其中,55%的人不支持这样做,24%的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还是21%的人认为正不正常无所谓,但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不可否认,多次合作确实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合作平台资源,也有助于双方互信的建立。可毕竟营销的效果导向很强,ROI是多少,这是每个营销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与平台合作的前提并不是看合作时间的长久,而是要看合作的效果,这些效果主要是通过平台覆盖量、节目效果和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力等多种因素决定。如伊利安慕希就曾以8800万元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网络总冠名身份,并创造了中国在线视频行业最大的内容冠名赞助。为什么会这样呢?伊利是一直与腾讯视频有合作吗?众所周知,伊利大部分的预算都留给了电视,冠名《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第三季、《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等,而去年之所以敢斥资8800万冠名腾讯视频《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伊利其实看中的正是腾讯的全平台优势,腾讯旗下就有腾讯网、微信、微博和微视等多平台,而且相互之间的平台资源都是打通的;结果,《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网络总播放量超33亿,而伊利安慕希也成为最大赢家,广告后,一个全新品牌在无提示的认知度提升率为2050%,品牌的美誉度提升率达到288%。


45%的人认为“我投的广告一半都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是错的


 

(注:A:正常,广告投放是否100%有效,涉及的因素太多了;B:不正常,网络平台广告数据是可见的,有效没效,数据知道;C:很多人都浪费,只要达到及格线就可以好好过年了。)


“我投的广告一半都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出自百货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也被不少人称之为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的各项效果指数都可以被监测,这个猜想仿佛也找到了解决之道。那么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相信这句话呢?此次调研发现,45%的人依然还相信这句话,因为他们觉得广告投放涉及的因素太多;45%的人已经不相信这句话了,因为他们觉得网络广告平台的数据是可见的,有效没效,数据一看就知道了;另外,10%的人支持只要达到及格线就好了,因为很多人都浪费。


以前广告投放主要是以购买媒体为主,可随着精准投放技术的发展,受众购买越来越被广告主们所接受。一个视频贴片广告,到底谁看到了、谁点击了、谁产生了购买行为等,这些后台数据都可以清楚的知道。比如腾讯在广告技术这块就有强大的实力,以腾讯视频《你正常吗?》为例,观众是通过手机看还是PC看、在什么时候观看的、观众的人群属性(性别、年龄、学历与地域等)等这些都有适时的数据表现出来;同时尽管腾讯旗下的平台众多,如腾讯网、微信、视频、QQ音乐等,可这些平台的数据不仅是透明的,可以让广告主们做到有据可循,而且各平台之间还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可以让营销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此次调研受访者解读


1、身份:

 

2、地域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1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4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