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不可欺事件火爆朋友圈的几个因素
TopMarketing
2014.12.02
赞 1浏览 3850评论 0收藏 0



昨天,本来是个平静的周末,除了外面的风有点大。本来,TOP君还宅在屋里享受这惬意的周末。可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TOP君的异常注意,它就是《少年不可欺》那篇文章。文章内容TOP君就不在这里赘述,相信大家早已清楚。早上8点多,TOP君只是看到个别人在转,可不到1个小时,朋友圈已经被它彻底攻陷,十个人至少有八个人在转。这要是一场营销的话,那这效率绝对是惊人啊。


在此,TOP君不想分析这件事件中到底谁对谁错,更不想以腹黑论妄加猜测;TOP君想谈一下为什么这个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攻占朋友圈:


1、反常规话题吸引关注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西方新闻理论中重要的一个观点,它讲的是选择新闻的标准,只有那些出其的、反常规的新闻才能更加引起大家的兴趣。


“少年不可欺”事件就符合这条原则,“欺骗”、“抄袭”是这篇文章的主线,少年们不仅贴出来前前后后沟通的邮件,还指出自己的许多文字和图片也被优酷直接引用。优酷如今已经是国内视频网站的代表,而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却没多少人知道,优酷怎么会抄袭他们的内容呢?这可能是大多人都不可理解的地方,而这篇文章恰恰就是符合反常规的新闻理论,让人一看就可激起大家的兴趣。这个就有点像当年杜蕾斯的鞋套事件,套套的本来用处,大家都清楚;可那次事件为什么会火?不是因为杜蕾斯的质量好,也不是因为它用着舒适,就是因为它一反常规的用法——套在鞋上当雨鞋用。


同时,在标题的选择上,这篇也没有采用之前一般事件所采用的事实性标题,如双11时,设计师吉承投诉天猫小二买盗版卫衣事件,其传播的文章标题就是一个事实性标题——天猫小二集体穿盗版翅膀卫衣 吉承致马云的一封信,而此次少年不可欺事件中,其标题则是一个观点性标题。这同样也符合反常规的理论。不可否认,这样的标题可能对于此文章的初期传播不利,如这篇文章是在11月29日在这群少年运营的公众帐号“NIKOEDWARDS”最先发出,可这篇文章的真正爆发期应该是30日的上午。人们首次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以为是又是哪篇心灵鸡汤的文章,一般都不会点;可终究是架不住很多的人转载,然后点进入一看,瞬间就被吸引到了;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转发了。


2、弱者口吻赢得同情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的一句传统俗语,它的大意就是讲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因素。因此,一旦激发人的这种因素,就极有可能引起大家的支持,而采用弱者心态或口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法。可能在现实中,大家的善心出于现实的压力或各种因素的担忧,表达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现实中的偷窃行为并不是所有看到的人都敢去制止,可这个场景一旦转化到网上,人们“善”的表达就会更加强烈。

少年不可欺事件中,这种弱者口吻同样表现得比较明显。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强化了这种效果,如“一个19岁的普通少年”、“但相比之下,优酷和陌陌的大家都耳熟能详”,然后下面讲述的其实就是他们如何一步步被骗的过程。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激起大家的善的因素,而转发就是网络支持的一种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弱者口吻在营销上同样有代表案例,还记得2013年初,加多宝败诉后发起的“对不起”营销吗?它同样是以弱者的口吻来试图赢得人们的支持。


3、利益相关方的顺势煽动


在少年不可欺事件中,主要有这四股利益相关方,如原创作者、媒体陌陌或优酷的竞争对手。原创作者大力转发并支持这群少年,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也时不时被别人侵犯;媒体的大力转发是为了吸引人们关注,从而提升自己的媒体价值;而陌陌或优酷对手的大力转发,原因可能是出于个体,但也不排除有顺势打压同行的心态。


公关深似海,关于第三点TOP君尚不知情,不敢妄加揣测,知道更多内幕故事的同学不妨深喉爆料。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1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4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